没有一座城市不是时光之城
每个城市都有它的两面性
有时尚的气息
也有烟火的味道
传承与创新
古典与摩登
截然不同却又相互交融
金陵的时光
穿梭在传统与现代的交织里
阅江楼后的天际线是如竹笋拔节般生长的高楼,鸡鸣寺佛塔与紫峰幕墙在夜色里交相辉映,32路公交穿过挹江门城门洞的瞬间……
南京之外,始终存在着一个叫做金陵的平行世界。
1800米长的长江路,藏着南京1800年时光的古今交错。这里既能走进尘封的历史,又在铺陈一个又一个新的南京故事。
诺亚 / 摄
国立美术陈列馆旧址建于1936年,是中国第一个国家美术馆。复古光影下的落地窗,随手一拍就是大片。窗外望出去,高楼林立,车水马龙。
熊伟 / 摄
作为江南规模最大、保存最完好的古建筑群,大明穿越600年而来的气息在朝天宫汇聚。走一趟朝天宫,一秒梦回。不用滤镜,就是最好看的中国风!
宫溟飞 / 摄
飞角廊檐,琉璃瓦闪着高光的背后,是此起彼伏新街口建筑群。古城肌理之上生长出新城,震撼油然而生。
无论秋冬春夏,鼓楼公园总能在闹市当中保留古都苍茫的痕迹。即使已经没了晨钟暮鼓,依旧有许多人在鼓楼公园畔度过了不朽年华。
光影剑客N / 摄
在鼓楼公园极目远眺,一头的紫峰撑起了城市的钢筋铁骨,另一头的北京西路则见证了城市的悠悠岁月。
各个时期的建筑典范,在六朝古都的“怀抱”中似乎会相互融合,并且散发着属于各自时代的美好。
历史的南京与现代的南京完美共生,你看不见其中清晰的分界线,它们早已融为一体。
金陵的时光
浸染在美食的传承与创新里
从有上千年历史的京苏菜,到如今一周不吃就馋的不行的锅贴烤鸭皮肚面……
南京,你怎么也猜不出,古老的味蕾中生长出怎样变幻多测的美食风景。
yiukamx / 摄
提及南京的小吃,脑子里会蹦出来汤包、馄饨、盐水鸭、鸭血粉丝、皮肚面……一个不知道算不算冷知识的冷知识:南京小吃,也就是金陵小吃,位列中国四大小吃之首。
南京菜则讲究的是,原汁原味,突出食物本身的味道。“金陵厨王”胡长龄对南京菜风味的概括堪称经典,他提出了七滋七味:鲜、松、酥、嫩、脆、浓、肥;酸、甜、苦、辣、咸、香、臭,主要烹调方法是炖、焖和叉烤。
炖生敲具有300年以上的历史。传统的制法是将鳝鱼活杀去骨,用木棒敲击鳝肉,使肉质松散,故名生敲。著名学者吴白教授对其备加赞赏,曾咏诗道:“若论香酥醇厚味,金陵独擅炖生敲”。
清炖鸡孚是南京六华春菜馆名菜。胡小石和傅抱石最喜欢这道菜,说它“鸡香肉鲜质酥烂,汤清味醇色洁白。”
南京人对“吃”这一点,着实是讲究的。叶兆言曾说过:“会吃在六朝古都这块地盘上,从来就是一件雅事和乐事。”
清代江南才子袁枚于南京小仓山,撰写了一部烹饪名著《随园食单》,以“金陵菜”为原型。曹雪芹祖上在南京的任职经历,和他本人早期在南京“锦衣玉食”的生活经历,让《红楼梦》中的膳食成为“金陵菜”的重要缩影和折射。
金陵的时光
流淌在白天与夜晚的灯火里
白天的城市是忙碌的,而夜晚的城市则是悠闲的。每当夜幕降临的时候,纵横交错的霓虹点亮,汇成闪光河流。
青砖黛瓦马头墙,夫子庙、老门东大片大片的灰色、白色古建筑群,置身其中仿佛梦回六朝烟水间。
夜幕降临,十里古秦淮流光溢彩、游人如织,像闯进真人版《江南百景图》!
秦淮河静静流淌穿城而过,从东向西,山静水动,为满城绿色装点。
夜幕降临时,在大报恩寺码头登上夜航船,一边大报恩寺通体灯火,一边中华门城墙金色勾边。桨声灯影,晚风怡荡。
600多岁的明城墙,是这座文化古都的框架和骨骼。城墙之上将旖旎的美景尽收眼底,遥想百年前的金陵。
入夜,到南京城墙看一场光影秀,开启穿越时空的新体验。各色声音和灯光,构成这座城市独特的生活美感。
截至2020年,南京有登记备案的博物馆60座。大大小小的博物馆就林立在充满岁月痕迹的街巷之中。
夜游博物馆让夜晚有了更多选择。在夜色中探寻尘封的历史宝闸,光影交叠背后,那份古老、优雅的城市高光依旧在夜色中闪亮。
俯视金陵
在温情烟火的市井上空
在街角巷陌的拾搭之中
在青砖墙间、在梧桐树下
在老城南、在河西新城——
一百个人眼中
有一百种风格迥异的南京
它在每个人心中都是独特的
哪样,才是你心中的南京?
来源地址:https://www.163.com/dy/article/G64SKGNM05199GUB.html
标签: 南京 古都 朝天宫 大报恩寺 鸡鸣寺